部门动态

新中国60年,专访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

                                       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新中国60年,专访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杜宇)

     审计署成立26年,他从事审计工作25年。对于53岁的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而言,他的这半辈子与中国的审计事业紧紧相连。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这位共和国第五任审计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
     他表示,要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60年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
     与新中国60华诞相比,成立于1983年的审计署今年只有26岁,还显得如此年轻。然而,在刘家义眼中,审计事业始终伴随着新中国60年来的步伐共同成长。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中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关,但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从未停止。刘家义说:“当时主要是由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结合自身的业务管理进行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给经济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有效的监督,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建立健全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纪。
     为此,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在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1983年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之后两年间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普遍建立了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的成立,成为刘家义事业的转折点。当时还在四川省财政厅工作的刘家义,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四川省审计局工作。和当时许多干部一样,年轻的刘家义对即将从事的审计工作并不清楚。
     他说:“我记得领导下午找我谈的话,第二天就去报到了。我在学校学经济,对审计有一点概念,但是具体干什么、怎么干不太清楚。”
     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出台,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和规范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
     25年来,从27岁的小伙子,从四川省审计局的普通干部到年富力强的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审计事业,而审计事业26年来,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
     如今,审计监督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民主法治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刘家义说:“审计机关二十六年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充分表明中国审计是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产物,是推进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工具。”
面对危机,审计方式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免疫功能
    2008年因为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国际金融危机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注定成为国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时间节点。对于刘家义和他所从事的审计事业而言,同样面临重大的考验。
  震惊中外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对于籍贯重庆、担任审计长仅仅两个月的刘家义而言,家国之痛尤为深切,发挥审计作用,管好、用好这些救命款物,更是重任在肩。       
    关口前移,提前介入,跟踪审计,大地震催生出崭新的审计方式,既有效地保证了救灾款物用在百姓身上,也更好地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中,全国1.2万余名审计干部对3.2万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救灾款物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延伸调查了重灾区的3800多个乡镇、9500多个村和7.6万多户受灾群众。
    刘家义说:“通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工作,有效防止了抗震救灾的资金和物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实现了‘保证不出问题,少出问题,至少不出大问题’的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审计方式是审计署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规划中的一大亮点。规划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审计署组织对93个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项目总投资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99.82%。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79个重点项目进行阶段性跟踪审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审计署紧急部署开展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影响等审计和调查。
    据刘家义介绍,截至目前,审计署已结合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摸清了中央新增投资的计划下达、资金分配和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同时延伸审计了18个省(区、市)对中央新增投资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对种粮农民直补等支农资金、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等10项重点资金项目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京沪高速铁路等5个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或跟踪审计也在逐步推开。总体上看,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沿着财政资金流向跟进,覆盖中央和地方、资金和项目、管理和制度的全方位的审计监督网络。”
    刘家义说:“对这些重特大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比事后监督更重要,要把问题发现在前面,问题查出得越早、解决得越快,损失就越小。”
    在刘家义看来,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他说:“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肌体一样,必须有一个‘免疫系统’来保护它的健康、安全。审计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免疫系统’。因此,预防、揭示、抵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各种病害的功能,就落到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审计机关的头上。”
打铁必须自身硬
    刘家义的书柜里有这样一张照片,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璀璨穹顶之下,他眼望前方,表情肃穆。
    刘家义说:“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就觉得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审计工作要向人民负责,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在今年9月1日审计署发布的2009年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中,出人意料的是,审计署点了自己的名,发现了诸如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项目、未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等问题。
    这一举动引起社会热议,绝大多数赞同和支持审计署“自揭家短”,也有人质疑审计署作秀。
    刘家义说:“审计署作为中央预算执行部门,理应也在被审计和公告之列。出于这种考虑,今年起,我们开始公告自身的审计结果。其实,一直以来,审计署每年都要对自己进行审计,只不过对外公告审计结果今年是第一次。” 
    对自身查出的问题,审计署迅速做出反应,要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该纠正的纠正,该规范的规范,该整改的整改。同时,还专门召开审计长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
    常言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近年来,审计署积极采取措施,强化自身免疫功能。加强和改进内部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对特派办津补贴发放、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开展了检查;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能力建设,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刘家义很喜欢摆放在办公室窗台上的一幅十字绣,鲜红的审计署标志在白底的映衬下分外醒目。
     这是审计署2009年度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全体学员手工制作并送给他的。因为审计长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重点的审计文化理念教育。
     刘家义说:“我们一直强调,审计机关一定要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没有理由不做到。”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26年来,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刘家义说:“去年,我们移送了119件重大案件线索,其中涉及厅局级干部的有42件。”
     在刘家义看来,审计不仅要揭露问题,更要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和反映,促进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增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他说:“我最高兴的时刻就是通过审计揭示出重大体制性问题,对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审计揭露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为国家发展清除了蛀虫,以此回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与期待。”